李继珍
南四湖在月光下斑驳,
丝、糖、竹、茶①
运河旧帆失色。
凹凸石板路,
磨碎沧桑百年,
渔船灯火,把青瓦映成透明的壳。
御笔停歇②,
蛙鸣凝噎③,
帝王拂袖晚风弱④,
繁华如梦影婆娑。
马达声震碎黄昏釉色⑤,
钢、木、煤、石⑥
船闸水库如镜。
闪耀新航道⑦,
贯通华东大地,
朝发夕至,把梦想谱成嘹亮的歌。
星移斗转,
山平水阔,
运河百舸争流⑧过,
万丈豪情冲天河。
注:
①丝、糖、竹、茶—京杭大运河传统货物,指农业文明。
②③御笔停歇—指帝王治水与文化的关联,蛙鸣凝噎—隋炀帝开凿运河、乾隆赐名茶禅寺等历史片段,最终在“蛙鸣凝噎”中归于沉寂,凸显繁华易逝的苍凉。
④帝王拂袖晚风弱—帝王“拂袖”,既可理解为对运河繁华逝去的无力挽回,也可暗喻帝王治水功业的消散——如乾隆六下江南巡视运河的盛况,最终随“晚风弱”而飘散于历史长河。
⑤马达声震碎黄昏釉色—以声音打破静态画面,象征传统木帆船被现代千吨钢货轮取代。
⑥钢、木、煤、石—现代运输货物,代表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升级,运河运输的现代转型——从煤炭、建材到工业品的运输,船闸与水库的建设(如元代郭守敬“裁弯取直”工程、现代航道整治、运河航道升级)使运河成为贯通华东的“黄金水道”。
⑦闪耀新航道一指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》,新航道与效率:“闪耀”凸显现代航道的明亮与规整。
⑧百舸争流—化用毛泽东:“百舸争流”的意象,喻现代竞争与发展的蓬勃。
附记:《运河谣》这首习作初成稿于2024年10月的上海,经多次修改后成此作,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。